請利用意見回應功能提出問題,或用 flourho@yahoo.com.tw 信箱與我聯絡。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彭城堂台客料理

在台中市太平區宜昌路上有一家「彭城堂」台客料理,是由「銀河懷舊文化工作室」於 2006 年所成立的懷舊主題餐廳。主要的特色就是收集從前台灣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老東西做為店內的裝飾。對曾經有過這種生活經驗的人會引起思古之幽,對於沒有趕上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會引起許多好奇心。

大姊何秀富自從和朋友去過這家餐廳之後,就極力推薦要我帶媽媽去那邊吃飯,星期日上午她來到家中,就問我中午可不可以去吃?我當然同意帶著大家一起去。

我以為大姊知道該店的食物有哪些特色,沒想到大姊說我比較懂得點菜,會點比較好吃的東西,實際上菜單上面的菜名都故弄玄虛,誰知道會跑出甚麼東西出來?母親不吃牛肉,幫傭不吃豬肉,我顧及大家都要有東西吃,就點了幾樣雞肉、魚肉、海鮮及蔬菜類,幸好都有吃完。

在我大約六歲的時候,我就會在廚房柴火大灶煎荷包蛋及用鍋子煮豬油加醬油淋在白飯上當點心吃,從前煎荷包蛋不是像現代一樣將蛋翻面即可,當時沒有雞蛋只有鴨蛋,煎蛋的過程要小心的將圓形的蛋翻成半圓形,煎好之後成為裝錢荷包的樣子,所以才稱為「荷包蛋」,搞不好現代的年輕人已經不曉得荷包蛋的由來了。就如同從前包水餃比較講究,我們包的水餃必須在水餃皮兩邊各打二個摺,擺起來像元寶一樣。如今為了趕時間都直接將水餃皮捏在一起就可以了。小學時我還幫賣餛飩麵的老榮民包餛飩,餛飩皮的包法也是有規矩的,如今包餛飩好像是將有肉餡的部分捏在一起就得了。

到彭成堂台客料理最難得的經驗是自己去盛飯,然後淋上豬油及醬油膏,回想童年時期的美味,當年這就是最高級的享受,如今大家吃完都覺得太油膩了。飯後還招待不限量的剉冰當甜點,這些都讓我回想起1950年代家居的生活。

在回家的路上母親開口了,說這家餐廳的菜餚沒有特色又不好吃,以後如果有人要她再到這家餐廳吃飯,她絕對不會再來,整車的人都沒有人講話。

DSC_0002

這是餐廳的外觀。彭城是劉邦與項羽在楚漢相爭時發生大戰的地方,後來劉姓子孫就以彭城堂為家族堂號,表示他們是漢朝劉邦的後代。

DSC_0003

處理金牌帶骨大蹄膀的地方,後面是廚房。

DSC_0004

何侑恩開門,門上貼著名人光顧的照片。

DSC_0005

白飯、豬油、醬油膏放置的梳妝台,想吃幾碗就裝幾碗。

DSC_0006

收集的大同寶寶放在上面。

DSC_0007

古代的雜貨店模樣。

DSC_0008

從前想吃餅乾就是這種包裝。

DSC_0010

大家在餐廳合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