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0年左右,我在金門某師的旅部連服役,掌管通信中心的工作,名義上隸屬於通信排,實際上是屬於獨立作業的工作單位。和我同一天入伍的高中同學「土匪」則在同師的師部連通信排服役,所以我們只要拿起辦公桌上的野戰電話請總機幫忙接通,就可以邀約上街去玩。有時候接到師部的總機會剛好遇到他正在值班。
當年的金門還屬於戰地,對岸的大砲每隔一天的晚間就會輪流對一些地區發射不會爆炸的宣傳彈散發宣傳單,雖然砲彈沒有直接爆炸的殺傷力,但是若被那麼大的彈頭命中還是會有生命危險。我們曾經幸運躲過一顆從身邊落下,擊斷一顆樹又鑽入地底的砲彈,從深處挖出之後送到市區商店雕龍刻鳳又電鍍得金光閃閃,可惜沒能帶回台灣。
金門人用砲彈來製造菜刀,成為金門的戰地特色。
軍中的通信部隊分為無線電及有線電通信,無線電通信又分為電報及話機,電報用明碼或密碼發送一連串的數字,必須使用密碼簿翻譯成看得懂意思的文字,這是交戰雙方諜對諜最想獲取的機密,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更換密碼。話機則是無線電的對講機,其功能就如同現在的行動電話,其缺點是很容易被對方偵測出無線電發話的位置,而且每一部無線電話機都可以收聽到講話的內容。
軍用無線電通話機 AN/PRC-77 通稱「拐拐」。
有線電通信也可以分為電報及話機二種,基本上比較不容易洩漏通信機密,通話品質也比較不受電波的干擾,但是兩地之間必須架設電話線接通,在作戰的時候必須由通信兵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去檢修電話線維持通話的暢通。
野戰有線電通信手搖話機 EE-8
我在旅部,土匪在師部的有線通信單位,自動電器公司的劉裕鐘先生在後期服役的時候,則在金門防衛司令部的西康一號總機單位工作,這裡可是全金門天下第一號的戰地有線電話通信中心,如果總機發生故障問題,事情就很嚴重了。
西康一號總機雇員臂章
劉裕鐘先生自小就在家裡開設的電話公司裡面長大,對於有線電話的各種功能可說是耳濡目染瞭如指掌,下部隊報出專長就被調到金防部去工作。服役期間成為解決金防部有線電話機房各種疑難雜症不可或缺的專家,各級長官都將他奉為上賓,因為通信聯絡要是出問題,命令無法傳達,各級指揮官就會受到嚴厲的處分。
金防部的「西康一號」總機,在 1984 前以前使用的是美軍野戰使用的 BD110 交換機﹝師級與旅級的單位有其他型號的交換機層層轉接﹞與 EE-8 電話機連結的通信系統。後來換裝為台灣通信公司製造的 TG4-F01 縱橫式自動交換機﹝民用鄉村電話的加強型﹞。這時候「西康一號」總機的編制也擴充為三個單位:
一、「西康一號話務台」負責金門全區的人工轉接,包含和各公民營單位總機的介接服務。人工值機台包括:「磁石式」、「共電式」、「單繩式」、「雙繩式」、「自動撥號」五種交換方式。
二、「西康一號故障台」負責測量傳輸線路品質和故障排除及機房內自動交換控制設備的定期保養維修。
三、「西康一號監聽台」負責重要線路的監聽側錄工作,約於民國74年1月,因原來購買的監聽台線路不足,而換成用呆料拼湊而成,40條線路的監聽台上場使用,純屬玩票性質,是由僱員和弟兄們拼湊而成的監聽台。所以,應該算是「西康牌 CKMR-1985」的監聽台,還使用到1996 年才除役。
「戰地通信文物紀念館」
昔日使用的總機設備已經淘汰不用,但幸好都還沒有淘汰報銷。一群曾經在西康一號服役工作過的人員,對這些老舊的設備有很深厚的感情,因此正在發起一項工作,希望建議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一個「戰地通信文物紀念館」將這些設備保存起來,納入旅遊導覽的一環。
早期的 BD71 交換機
西康一號所使用的 BD110 交換機
劉裕鐘服役期間用呆料所組裝的「西康牌 CKMR-1985」的監聽台設備。
故障台測試儀器
TG4-F01 縱橫式自動交換機機房
縱橫制交換開關﹝CROSSBAR SWITCH﹞
走過前線烽火歲月 西康總機見證歷史
2009/11/21 記者黃一翔/專題報導
金門戰地,歷經兩岸對峙數十年局面,隨著兩岸關係和緩,坑道外已不再是隨處哨點的軍事重地,而坑道內的「西康總機」則是三十年來始終如一,記錄並見證著前線歷史。在金門前線,在尚未解除戰地政務前,金門宛如是座對外封閉的小島,要與台灣本島通話,就必須經過西康總機的轉接,這是當年外島當兵與居民印象最深的回憶,它更是維繫國軍部隊通聯的核心所在。現在,見證這段歷史的「西康總機」,已成為前線戰史中一塊逐漸被遺忘的珍貴紀錄。
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一日,金門防衛司令部招考總機話務員擔任西康總機接線生,開啟了國軍通信總機任用在地人員的歷史新頁,這群年輕的女雇員們,在當時身穿戰鬥氣息的草綠色制服,所擔負的任務便是連接本島與外島通訊的任務,任何一通電話、一件訊息都可能影響戰局,牽動兩岸關係變化;這群話務員三十年來始終如一,至今他們仍堅守著崗位。
尤其,在金門電信管制的年代,想打電話到台灣本島,第一關卡就是西康總機的「掛號台」和「長途台」,話務員們成為前線唯一與本島聯絡的管道。直到兩岸關係和緩,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十二日電話通信才開放,透過撥打 108 由長途電話局轉接,到民國八十年金門電信局汰換步進式交換機,改採全數位式交換機,金門居民才開始真正享受到電話帶來方便的通信。
隱藏於坑道內的西康總機的話務員,雖然無法直接參與軍事行動,但也間接見證三十餘年無數場大小演習,六十九年以前的「單打雙不打」兩岸軍事狀況,以及台海導彈危機;諸如軍管時期有逃兵的「雷霆演習」、每月凌晨防空火網的「防護射擊」,年度全島軍民的聯合大演習的「威遠演習」、總統蒞臨金門勞軍的「祥和演習」,以及因應大陸反共義士架機投誠的「降歸演習」,配合各守備區的大小演習,西康總機無一不與,宛如活歷史般的珍貴。
曾經擔任西康總機的雇員在回憶「威遠演習」時便曾指出:「那是全島性的軍民聯合大演習,國軍及金門民防隊男女隊員必須就戰鬥位置演練,在演習未開始前數天通信兵就已經展開先期的通信作業,每次演習要數通信架設的弟兄最為辛苦,不管是徒步背線盤或車輛支援沿路架設通信線路,演習完畢後還要依序撤收線路,不管任何的陣地指揮所,通信線路的開設均需如期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由於地處前線的金門,隨時有爆發戰事的可能,通信特別重要,不管是防情、雷達站台、警報台、觀測所、海空監視哨、火協、戰管等線路,一旦故障中斷均要立即查修,日間還好,一到夜間宵禁,外出查線要帶通行證,還要記住當夜口令。夜間查修線路最危險之處在於燈光的控制,一個不小心,可能會挨子彈喪命。
「西康總機」,歷經多次變革及裝備汰換,始有今日現代化的作業模式,分別於民國八十五年交換機數位化,逐漸取代人工總機功能,先後包括美軍野戰 BD110(TC-10)人工交換機、國產 TG4-F01 縱橫式電磁交換機、國產 KY-1000A 數位電子交換機,都曾是西康總機最重要的設備之一,陪伴話務員走過三十多年的歲月。
國軍總機早期都是人工總機,因應保密工作需要,總機都以中國大陸地名作總機代名作區別,國軍自民國八十五年交換機數位化後,人工總機的功能逐漸被取代,自九十四年四月一日全部改用數字碼代替後,以中國大陸為地名區分的總機代名也走入歷史,當然這也包含「西康總機」在內金門防區各總機。
話務台
電源供應器
總配線架
好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