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府要蓋雙橡園議員批「胡」來
〔自由時報記者唐在馨 2013/03/20 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打算仿建美國華盛頓雙橡園建築,以增加「國際化景點」,昨天遭藍綠議員砲轟。無黨籍議員黃錫嘉說,市長胡志強曾經想在中市重現「倫敦城」,規劃地點現在變成「量販店」, 胡志強已經開了不少支票,應該先兌現支票再談雙橡園。
市府觀光局預計以九十萬元委外規劃「台中市觀光亮點計畫—台灣雙橡園」,且因「時間急迫」,要動支市長第二預備金進行。初步評估在外埔、大雅、神岡、豐原等地「全棟原貌呈現」雙橡園,面積約二萬二千多坪,與美國白宮差不多,全木造的主屋為三層建築、廿六個廳房,目前正草擬規劃招標公告,預計半年內完成規劃。
觀光局長張大春表示,很多人建議台中市應該多一些「國際化、國際視野」的遊憩景點,「雙橡園」很有賣點,也可做為「台中國際城」接待外賓之用。對此,國民黨議員陳有江質疑中市需要「雙橡園」嗎?他說,台中州廳古色古香,且具歷史意義,若要接待外賓,市府可規劃該州廳使用,目前市府應該做的是「做出政績」,而不是講什麼「雙橡園」。
民進黨議員陳淑華抨擊,「雙橡園」是濫花納稅人血汗錢,市府完全不重視台中本土歷史,硬要「植栽」不屬於台中的文化。無黨籍議員黃錫嘉則說,胡志強曾說要移植「倫敦城」到台中,結果這塊位於文心路的珍貴用地,非但沒有蓋出「倫敦城」,反而變成財團的「量販店」,胡志強在全市廿九區開出不少支票,「應該先把允諾的做好」再談「雙橡園」。
雙橡園
雙橡園(Twin Oaks),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古蹟建築,中華民國政府國有財產,於1937年至1978年間,作為九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官邸,而後輾轉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購回,並於1986年2月5日由美國政府依其歷史背景及建築特色定為古蹟。
1888年至1937年,雙橡園最初屬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將軍尤萊亞佛瑞特,也是第一屆美國國會議員,馬里蘭州代表團成員之一。1888年,佛瑞特的後人葛林將該地賣給波士頓豪門後人赫巴德,他同時也是國家地理學會的創辦人。
1937年至1978年,過去十年間,赫巴德家繼續將雙橡園租給王正廷大使及繼任大使胡適和魏道明。前者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傑出思想家,亦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後者則是於大使任內與美國簽訂中美新約,廢除近百年來美國在華之不平等特權。1947年,顧維鈞大使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以四十五萬美元向赫巴德家購置雙橡園。
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雙橡園產權繼續歸屬中華民國政府,但至1978年12月5日,美國卡特總統宣佈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以取代原本與中華民國之正式關係,雙橡園作為大使官邸之功能暫告一段落。
自1937年至1978年間,總共有九位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居住於雙橡園內。在此期間,雙橡園亦作為大使宴請美國國會議員和其他駐美國使節團之場所,到訪名人包括時任眾議員的傑拉爾德福特。至今,雙橡園依舊作為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宴請美國政要及他國使節的重要場所。
自1937年起,許多美國國務卿如約翰杜勒斯、迪安魯斯克、喬治舒爾茨,甚至是克林鮑爾都曾以正式官方身份或私人身份造訪雙橡園,也因此許多重要條約與協定均在園內協商與簽訂,其中亦包括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79年中美斷交,由於擔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會強佔中華民國原在美國資產,因此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委託羅斯福總統首席智囊,同時也是國民政府堅定支持者的湯瑪斯柯克倫將雙橡園及大使館、武官處房舍以二十美元象徵性的出售給美國參議員貝利高華德主持的自由中國之友協會;一年後,該協會更以周轉不靈為由,分別賣掉大使館和武官處後,亦打算出售雙橡園,方才由中華民國政府以二百萬美元從該協會購回雙橡園,並在1986年2月5日向美國內政部註冊申請列為古蹟。﹝摘自維基百科﹞
2003年參觀雙橡園
2003年擔任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小麥分團團長時,曾經在外交部人員的陪同下參觀過雙橡園。裡面有歷任駐美大使及駐美代表的照片放在書櫃上,其中有一位就是胡志強先生,如果台中市政府想要在台中仿建雙橡園,那應該是胡市長忘懷不了在美期間對雙橡園的思念之情,問題是台中雙橡園所代表的是什麼意義?能對台中市的未來發展產生何種文明啟示?或者是胡市長個人從政生涯的紀念品之一?曾文坡市長開發了第四期重劃區,弄了一條重要的大馬路,取名為「文心路」,大家都明白曾文坡無傷大雅的心思,如果太超過就不好了。
不能插國旗的駐美辦事處。
雙橡園裡有國徽的花園。
從花園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華盛頓國家大教堂。
雙橡園的主建築物。
書櫃上擺著歷任駐美代表的照片,右邊第二張為胡志強。
雙橡園一樓花園旁的大客廳。
樓梯間。
會客室。
臥室。
書房。
餐廳。
到此一遊,發現身上這件紅色的防水透氣外套,已經穿著超過十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