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27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劉曜華在臉書上發表的文章。他和王大立老師是我就讀研究所時的共同指導教授,我們曾經共同做過「台灣大道」的研究計畫。
2012年我在台中市中區設點推廣中區再發展計畫,想要組織民間力量配合市政府的施政計畫。經過一年的時間,發覺台中市政府是個搞烏龍的烏龍院,既沒有長期發展的藍圖及遠見,各種規章制度又亂無章法,連很簡單的事情都會搞得窒礙難行。
我覺得我沒有辦法繼續在這個醬缸裡面貢獻我的力量,於是斷然的脫離市政建設的各種工作,進入雲端看事情的變化。都發局長發過豪語說:「要與中區共存亡!」如今看來好像應該可以開始準備後事了。
台中火車站三兩事
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的前身是「台中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是由台灣省政府辦理,後因精省轉移給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當時計畫採以台中市轄段地下化、台中縣轄段高架化至潭子車站方案,估計總經費約新台幣604億元,後因政府財政困難加上1996年同時參與台中、台南鐵路地下化設計的國光工程顧問公司(該顧問公司現已不存在)發生弊端,並引發當時台灣省議員群起質疑與不滿而終止工程計劃,精省前仍遲遲未開工。
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時期,承諾全線採高架化中央政府全額補助,並於2006年2月13日由行政院核定,計畫名稱並改為「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北起豐原車站,南至大慶車站,全長21.7公里。除既有的豐原車站、潭子車站、太原車站、台中車站、大慶車站改建成高架站外,將增設五個區間通勤站,分別為豐南站、頭家厝站、松竹站、精武站、五權站。合計將有10個高架車站,捷運化運作並非不可能(14個車站)。並於2009年9月24日動工,總經費約409億元,預計2015年底可能通車使用。
對台中人而言,這些數據只顯示遠在台北的中央政府與當初位於中興新村的省政府,長期遙控台中的重大建設與發展方案。
台中市政府真的有當一回事嗎?個人手上資料顯示,從2000年開始,台中(新)火車站及其周邊舊市區何去何從至少花了超過三千萬元的規畫費用。有甚麼結論嗎?多數建議繼續做下一個計畫,把事情搞清楚。
今天剛好有機會受何敏誠議員邀請參加台中市議會都發委員會於去年組成的【鐵路高架化後、火車站周邊相關配套措施專案小組】第四次會議,這是經過三次密集開會後,且專案小組決議徵收廣場的經費暫緩動用,也不能同意新台中火車站約二萬坪的站體只蓋地上二樓、地下一樓,卻在站體正前方興建商業大樓。召集人人敏誠議員說,這完全不符合國際化的潮流,要求市府重新規劃火車站大樓,蓋成超高並具有商業性質的大樓,而火車站周遭應做為廣場兼停車場及公園綠地。這是本次開會前的背景說明。
對第一次受邀參加會議的人而言,除了議員有資料外,連受邀的市政府官員手上也沒有開會資料,且需要開口要,才勉強拿到,因為沒有受到恩寵得到會議資料,且現場任何投影設備,個人原先準備的資料也沒辦法放映說明。這是其一。
資料,充分資訊,是建構市民社會的重要關鍵。開會前,嘗試從不同管道了解到;兩層樓的台中新火車站已於2012年12月5日取得建築執照,面積6.5公頃的車站區應該已經快動工了。新車站的經費多少呢?查了又查,只查到一則72億元 (2012.12.14 台中火車站新站體由市府規畫興建,斥資72億元,104年完工。聯合報),然而火車站怎麼是由市政府興建的呢? 這不是鐵路局要用的建築物嗎?怪怪,突然間,何敏誠議員拿出一張準備好的大海報;比較台中火車站2樓21億元、板橋新站25樓85億元、日本八野車站 41樓百億元的比較表,這下子我傻眼了。
原來,我們連誰負責興建新的台中火車站、誰設計、甚麼設計理念、建築執照如何審查與核發、未來用途為何?還是一片空白,至少網路上是如何,連建築人手札網站的討論也離離落落。一個台中人要用百年、且攸關台中舊市區未來發展的新火車站,竟然是台中人的絕緣體?WHY?我們有台灣塔國際競圖、中央公園國際競圖、歌劇院國際競圖、文化三館國際競圖,怎麼最重要的舊市區火車站,連已經核發建造了,台中人竟然還不知所以然?
對照於台南地下新火車站區的國際競圖與民眾參與、高雄地下火車站區三鐵共構、減少停車位的大膽作法,台中新火車站似乎只能停留在大智路怎麼拐彎、補習班怎麼拆、轉運站是否具備捷運功能、站前廣場要多大?鐵路局會不會賠錢?等牆角瑣事,這些事情當然重要,但是這些事情化解了,新的台中火車站區會變成甚麼模樣呢?為什麼新火車站已經設置轉運站,干城重劃區原來畫設的轉運站用地還要繼續?這點沒人回答,因為,這是國有財產局土地,不在討論範圍內。
就這樣,只剩一張照片最迷人,因為,她正在拍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