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利用意見回應功能提出問題,或用 flourho@yahoo.com.tw 信箱與我聯絡。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河洛話

就讀初中的時候,班上有不少來自東勢地區的客家同學,我們學習的客家話當然是先從罵人的話開始。那時候就有「客家人」和「福佬人」的說法,只是直到今天,我還是搞不清楚同學說的「福佬人」指的是福建來的人,或是「河洛人」,因為兩者的發音聽起來都一樣。

在台灣成長的孩童,不僅是對中華民國的現代史搞不清楚,學校教的地理也都變成歷史課了,韓國的首都從「漢城」改為「首爾」大家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到底是「北平」還是「北京」?到現在都沒有人敢出面說個明白,隨便大家胡說八道。

在台灣的台灣人說的「台灣話」好像是台灣地區專屬的語言,但是台灣話應該是源自於福建地區的「閩南話」,而閩南話又是起源於唐代中原黃河與洛水地區的「河洛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人說唐詩三百首應該用「河洛話」來念才是正統的,可是我根本就不會念。

我們何氏家族的族譜記載,渡台祖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何地鄉徵田巷,最近我突然很想到那個地方看個究竟,因為我發現有很多台灣人的祖先都是來自漳州府平和縣,可見得那裏不是個過日子的好地方,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移民到台灣來。再從歷史故事往古代溯源,才得知這一切都是有來歷的。

IMG_0034

台灣與福建省漳州縣的相對位置圖。

唐代時期的漳州屬於「地極七閩,境連百粵」,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的區域。陳元光13歲那年隨父親嶺南行軍總管陳政出征到福建,治理嶺南地區。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四月,陳政卒於任上,陳元光襲職,代父領兵,封玉鈴衛翊府左郎將,平息廣東陳謙與「蠻僚」首領苗自成、雷萬興等「寇亂」,閩南一帶遂安定。陳元光被晉階為正議大夫,詔封為嶺南行軍總管。

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下詔,准奏在原綏安地段創建漳州,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附州為縣,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州長)兼任漳浦縣令。陳元光開發漳、潮地區的業績,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崇。唐朝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賜贈陳元光為豹韜衛大將軍,臨漳侯,謐忠毅文惠,後又追封他為潁川侯,賜「盛德大祀之坊」。宋徽宗賜與陳元光「威惠廟」匾額。宋孝宗加封陳元光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明朝又改封他為昭烈侯。漳州地區人民把他尊為「開漳聖王」,崇祀他的廟宇遍及閩台及東南亞一帶,僅漳浦境內「聖王廟」就有近百座,台灣崇祀他的廟宇也有300多座。台灣以開漳聖王為主神的廟宇有86座,歷代香火甚旺。陳元光開拓漳州時,麾下有「五輔將軍」,分別是:輔信將軍李伯瑤(一作輔聖將軍)、輔順將軍馬仁、輔義將軍倪聖分、輔顯將軍沈毅、輔美將軍沈彪。

唐代的嶺南行軍總管陳政、漳州刺史陳元光父子,由中原河南固始地區率兵入閩拓墾漳州,這些開漳士卒絕大部分來自河洛,他們通用中原的河洛話,其語言演變為今日的漳州話。由這一段歷史的說明,我們終於明白「台灣話」和「河洛話」之間的淵源,不過還有一點存疑的地方,除了閩南地區說「河洛話」之外,原本唐代中原地區說正統「河洛話」的人跑到哪裡去了?

台中市有一些「開漳聖王廟」,也有出名的「輔順將軍廟」馬舍公,從前根本不知道這些廟的來歷,現在終於明白台灣移民對遠從唐代時期開發閩南地區的始祖,還是一脈相傳香火不絕的祭拜,能夠搞清楚這些事情,心中非常愉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