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位於柏林西南方不遠處,1660年大選侯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選擇在波茨坦建築他的鄉間住宅,附近的森林成為「狩獵公園」(Game Park)。1745年腓特烈二世在此建造佔地290公頃的「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Sans Souci 是法文「無憂」的意思。此處建築群已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1917年,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霍亨索倫王室家族又建造了「塞西琳霍夫宮」(Cecilienhof Palace)。
波茨坦曾經是許多重要事件的發生地點。波茨坦之於德國正如溫莎之於英國:其為普魯士國王和德國皇帝的夏宮所在,直到1918年。城市內有眾多湖泊和獨特的文化歷史建築,特別是德國境內最大的世界遺產,無憂宮以及周邊的公園。而波茨坦會議,二戰同盟國之間在二戰後期召開的重要會議,則是在市內的另一座宮殿,塞琪琳霍夫宮召開的。
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的同盟國一方在此聚首舉行波茨坦會議(Potsdam Conference),參加的人有美國總統杜魯門、首相邱吉爾及蘇聯史達林,他們共同討論決定如何處理理八周前(5月8日)無條件投降的德國。會議目標還包括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以及和平條約的簽訂和應對戰爭的後果。
1945年英國首相艾德禮、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蘇聯領袖史達林在波茨坦會議中合照。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又稱作「波茨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是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總統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和英國首相邱吉爾聯合發表的一份公告。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波茨坦會議期間英國舉行大選,保守黨的邱吉爾失去首相職位。
2002年麵粉公會參觀召開波茨坦會議的塞西琳霍夫宮。
塞西琳霍夫宮建築的背面。
塞西琳霍夫宮被濃密的綠色森林所包圍。
無憂宮
「無憂宮」位於德國波茨坦,為布蘭登堡地區波茨坦最著名的霍亨索倫(Hohenzollern)家族宮殿。西元1745年至1747年根據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草圖,設計洛可可式小型夏日宮殿。這個設計並由建築師喬治溫徹斯勞斯馮克諾伯斯多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授權。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無憂宮宮殿建築與其寬廣的公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原因為:「無憂宮的宮殿與公園,可視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她是十八世紀歐洲藝術運動的合成品,結合了當時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築創意與地景設計。
無憂宮的遠景及台階上的葡萄園。
無憂宮的入口處。
無憂宮建於1757年的中國茶屋。
茶屋前的金色人像雕塑。
間諜交換橋
波茨坦和西柏林的交界處有座鐵橋,這座橋曾當成東西雙方交換諜報人員的處所,1962年時,美國U2高空偵察機在蘇聯上空被擊落,駕駛員加利鮑爾(Gary Powers)跳傘被俘,就是在此處交換被俘的蘇聯高級間諜。
波茨坦的許多樓房在過去都是軍營,在軍國主義盛行時,德皇本身也是過著軍人嚴格的軍事生活,尤其是普魯士軍人訓練嚴格,生活簡樸講求絕對服從,才會在戰場上視死如歸。
波茨坦的間諜交換橋。
柏林波茨坦廣場的Arkaden購物中心。位於布蘭登堡門和德國國會大廈以南大約1公里,靠近Tiergarten公園的東南角,以其西南方25公里處的城市波茨坦命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