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常開車路過復興路,卻不知道已經多久沒有來到台中市後火車站,從前要搭公路局的車子前往南部,就必須從台中火車站的前站購買月台票,然後走上跨越鐵軌的天橋來到後站,這裡有公路局專門往南部地區的公路車站。如今那座古老的天橋已經消失了,來往都要走那我從來沒有進去過的地下道。
從前政府以鐵路縱貫線區隔台中市的中區與東區,中區是商業區因此非常繁榮,而東區被劃為工業區,在謝東閔副總統時期推廣「客廳即工廠」的政策下,中小企業工廠四處林立,到了今天東區仍然保持著發展落後的狀況。
火車的交通運輸功能在高速公路還沒有建造完成之前的年代,是無法取代的重要運輸工具,火車站的倉庫必須堆放著許多等待轉運的物品,火車站附近都是運送公司的營業據點,當年要能夠順利安排火車運送南來北往貨品的工作是一種專門的職業,關係不夠好保證作不了事情。
貨物經由火車運送到車站,就必須安排交通工具送到客戶那邊,從前最大宗的貨品就是從高雄港或基隆港運送到台中火車站的穀類大宗物資,有時候要用到整列的黑皮載貨車廂,甚至整個鐵路線上都被大宗物資的黑皮車廂給佔用了。
為什麼從前的麵粉廠都蓋在火車站附近?因為用麻布包裝的小麥必須用人工從倉庫搬運到牛車上面,成隊的牛車再送到麵粉工廠的倉庫去,所以工廠距離火車站的路程不能太遠。
台中火車站有個20號倉庫,那是以前由各麵粉工廠合資所建造的倉庫,如今大宗物資都由散裝貨輪送到台中港的倉儲公司,再由散裝貨櫃車直接運送到各麵粉工廠,因此火車站的倉庫就失去了功能而被廢置。
台中後火車站的貨品運送月台。
公路運輸比較方便,鐵路運輸比較便宜。
從後火車站看著羅列的鐵軌,暗地沉思台灣地方建設及經濟發展的歷程,有太多讓人尋味的地方。
聳立在台中火車站的金沙商業大樓,是在台中市中區開始蕭條的時候興建的,雖然在市區內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棟高大的建築物,但時不我與命中註定經營困難。等到發生火災就打垮了經營者的信心,如今大樓易主改名為「神鑑大樓」 盼能起死回生。
日治時期建造的台中火車站建築,經過歲月的洗禮總是保有那麼傲人的風格,反而是光復之後建造的公共建築物無法為人稱道,如果總統府遷都到台中,我不敢想像新的總統府會是甚麼樣貌?更何況我們的立法院到了今天還是借用別人的建築物。
鐵路局台中後站。
後火車站的售票處。
後火車站的出入口。
月台上等車的旅客。
火車到站又離開,有心人就能寫出「車站」這種歌曲。
通往前站的地下道出入口。
走出這條巷子就是復興路四段,這種巷子真的是給「巷子內」的內行人走的路,怎麼都看不出有國際觀要迎接來自全世界的觀光客。
小時候好像還滿喜歡去那個旋轉餐廳吃飯的~
回覆刪除在歐洲看到以大眾運輸為主的生活方式和品質實在羨慕。
回覆刪除硬體建設容易,軟體的管理方法才是智慧,連一個前蘇聯的捷克、匈牙利;人口小於臺灣好幾倍的國家都可以把地鐵管好,營運無虧損,這代表的是他們比較聰明????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後車站附近新時代百貨經營不錯,如果能整頓周遭配合台糖公園,新火車站,那一帶應可起死回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