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利用意見回應功能提出問題,或用 flourho@yahoo.com.tw 信箱與我聯絡。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中區再生要研究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係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又稱人類生態學或生態心理學。這裡所說的環境雖然也包括社會環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環境,包括噪音、擁擠、空氣質量、溫度、建築設計、個人空間等等。

環境心理學是從工程心理學或工效學發展而來的。工程心理學是研究人與工作、人與工具之間的關係,把這種關係推而廣之,即成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環境心理學之所以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應用研究領域,是因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社會環境中的人的行為,而從系統論的觀點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統一的,二者都對行為發生重要影響。雖然有關環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重視,但環境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還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情。

噪音是許多學科所研究的課題,也是環境心理學的主要課題,主要研究噪音與心理和行為的關係問題。從心理學觀點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聲音。對噪音的體驗往往因人而異,有些聲音被某些人體驗為音樂,卻被另外一些人體驗為噪音。研究表明,與強噪音有關的生理喚起會干擾工作,但是人們也能很快適應不致引起身體損害的噪音,一旦適應了,噪音就不再干擾工作。

從心理學角度看,擁擠與密度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擁擠是主觀體驗,密度則是指一定空間內的客觀人數。密度大並非總是不愉快的,而擁擠卻總是令人不快的。

處於同樣密度條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對環境加以控制,則他的擁擠感會下降。一般說來,擁擠不一定造成消極結果,這與一系列其他條件有關。社會心理學家還研究諸如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家庭、學校、監獄等種種擁擠帶來的影響和社會問題。

建築結構和佈局不僅影響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響外來訪問的人。不同的住房設計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誼模式。高層公寓式建築和四合院佈局產生了不同的人際關係,這已引起人們的註意。國外關於居住距離對於友誼模式的影響已有過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頻率高,容易建立友誼。

房間內部的安排和佈置也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顏色可使人產生冷暖的感覺,傢具安排可使人產生開闊或擠壓的感覺。傢具的安排也影響人際交往。社會心理學家把傢具安排區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親社會空間,一類稱為遠社會空間。在前者的情況下,傢具成行排列,如車站,因為在那裡人們不希望進行親密交往;在後者的情況下,傢具成組安排,如家庭,因為在那裡人們都希望進行親密交往。

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早已引起人們的註意,但其心理後果卻剛剛引起重視。1979年羅頓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條件下,空氣污染可引起消極心情和侵犯行為。

一些研究表明,溫度與暴力行為有關,夏日的高溫可引起暴力行為增加。但是當溫度達到一定點時再升高則不導致暴力行為而導致嗜睡。溫度也與人際吸引有關,在高溫室內的被試者比在常溫室內的被試者易於對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評價。 ﹝摘自MBA智庫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