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利用意見回應功能提出問題,或用 flourho@yahoo.com.tw 信箱與我聯絡。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何氏家族歷史補充說明

觀看〈2013年家族掃墓〉記後的疑問

何董:
今早看到您寫的家族掃墓記和照片後,我突然想起,您在2013年3月14日的時候,有貼過一篇<我們何氏家族的歷史>,文中您提到「台灣何氏族譜」裡面記載我們家族的祖籍在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何地鄉徵田巷,福建開基第14 世祖「何彩」渡台到台中落地生根成為「渡台祖」等等,資料來源則是從1895年起到1945年間所建立的戶籍謄本。

但我今天看到您拍到照片,祖先墓碑上刻的堂號是『廬江』,廬江則是在現今安徽省廬江縣,為合肥市轄下的一個縣城,似乎與您寫的福建漳州有些不同,不過,我知道堂號的歷史起源更早,所以去 google 了一下,從維基百科中發現,三國時代的周瑜和民國時代孫立人將軍,都是你們安徽廬江人,但何姓的祖先名人,維基百科就沒有提到了。

另外,我在一篇名為"嘉義民雄何姓堂號尋根"的文章中發現,民雄的菁埔村--內菁埔居民以嚴姓、何姓、蕭姓為主,宗教活動以每年參加外菁埔的三界公熱鬧為主。外菁埔又包括頂厝、下厝、大厝底、大灶腳、東巷、巷仔內、頭前厝等角頭, 以何姓為主,祖籍為福建漳州府平和縣,有四座祠堂分別位於大厝底、東巷、巷仔內以及何藤祭祀公業,聚落內主要廟宇有主祀五谷王的升虛宮、建於嘉慶年間的西安府以及頂厝、下厝的三界公。

附件是"萬家姓"中,有關何姓的介紹,不知正不正確,一併供何董參考。一時突發奇想,請何董不要見怪。---- Jason Lee

版主回答

根據「1986 年台灣何氏族譜」第11 頁「廬江何氏姓源考略」記載,1978 年戶口普查資料顯示台灣何氏人口總計144,503人。分布最多之五縣市順序:一、台北市 20,957人﹝士林、內湖佔多數﹞。二、嘉義縣 16,059人﹝民雄最多﹞。三、台北縣 13,908人﹝板橋、中和較多﹞。四、台中市 12,206人﹝西屯何厝居多﹞。五、台中縣 11,667人﹝沙鹿、潭子墘頗多﹞。

何氏堂號有:一、廬江﹝安徽省廬江縣﹞。二、東海﹝山東省郯城縣﹞。三、陳郡﹝河南省汝寧府內﹞。台灣閩、粵籍皆以「廬江」為堂號。

何氏姓源出自姬姓,韓氏分衍,周武王唐叔虞後裔萬,封於韓原,獻子﹝韓厥﹞從封姓為韓氏,景侯時與趙、魏三家分晉,俱列為諸侯,不久以姓為國,至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遂居於江、淮間。相傳韓瑊公避秦亂,行舟渡江,秦密吏問其姓,指水以河,瑊答姓氏從人,瑊以倖免於難,遂以何為氏。

據台灣各地族譜記載,嗣韓公原居河南省光州府固始縣,唐朝儀鳳年間隨從陳元光將軍平閩,是何氏南遷之始。時王潮入閩開發,懼眾不附,朝廷遂表授嗣韓公為安撫節度使而號召慰之,分田劃地個得其所安居樂業,閩人感其恩澤浩大,尊稱為「安撫祖」。

至十五傳狄基公在南宋理宗時遷來溫陵潯江﹝晉江﹞清源洞隱居,傳五子,長子元鎮﹝仍居泉州﹞,其長子添清徙同安,元末明初六弟添河遷平和何地﹝平和何地始祖添河公本派開基祖一世﹞。添河公派下第十四世何彩公於嘉慶年間從福建漳州府渡海來台,入墾於台中市西區土庫﹝我們本家的祖居地﹞。清代何氏先祖渡海來台者閩粵籍多屬「安撫祖」之裔孫。

從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即有何氏族人陸續從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到台中地區各地墾荒,其中到何厝附近開墾的人數較多,因此才有何厝庄的通稱。

我家大哥曾經在大陸旅遊的時候,遇到一位來自廬江的女售貨員,特別請教貴姓,果然剛好就是姓何的,她說安徽蘆洲是個窮地方,所以都要到外地討生活。雖然歷史相隔那麼久遠,我們只大約知道韓瑊公避秦亂,可能是在安徽廬江定居繁衍子孫,即使後代子孫慢慢的遷居各地,仍然是以「廬江」為何氏家族堂號不能忘本。至於何姓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名人,或許是因為經常要逃避戰亂,還是低調一點比較能夠明哲保身。

幸虧認識 Jason Lee 這種朋友喜歡追根究柢,讓我再去研究一些資料補充說明,也才發現渡台祖何彩公是於嘉慶年間從福建漳州府渡海來台,入墾於台中市西區土庫,讓我心中的疑團解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