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命運與機會

顛覆想法 莎翁其實是奸商

囤糧、放債、逃稅,這不是我們印象中的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但學術研究顯示,莎翁其實是個無良商人,饑荒來襲時,靠囤積榖物致富。

專門教授中古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講師阿契爾(Jayne Archer)說:「他在15年間收購並囤積榖物、麥芽與大麥,再以高價轉手賣給鄰居與當地商人。」他們還說,莎翁「向那些買榖物但無法(或沒有)清償款項的人追討,並靠著獲利,讓自己的放款活動更上一層樓」。莎翁曾因逃稅遭當局追討,1598年糧食短缺時期,還因囤糧遭起訴。(中央社倫敦31日綜合外電報導摘要)

命運與機會

我的朋友 Jason Lee 看到中央社外電報導的新聞,說適合我寫評論。他果然是一位不夠聰明的精神病,看到大文豪莎士比亞和囤積榖物、麥芽與大麥的事件,就想到應該和我有關係密切,要我表示意見,難怪台灣社會在名嘴的評論下會亂得一塌糊塗。

我經歷過台灣在第一次石油危機通貨膨脹的日子,蔣經國讓台灣的物價在一夜之間全部漲足,而小麥麵粉是最重要的糧食之一,為了避免對民生產生過大的衝擊,規定麵粉的售價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麵粉工廠採購小麥超過的成本,由政府與民間共同設立平準基金穩定物價度過艱困的那一段日子。

在通貨膨脹初期,手中開始握有低價原料產品庫存的人,當然就有機會可以賺到一大筆錢,但是當庫存品清空之後再度購買新的原料,就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買到,不管物價高到什麼程度,結果賺到最多的還是最初的那一批存貨。

報導中寫道:「莎士比亞在15年間收購並囤積榖物、麥芽與大麥,再以高價轉手賣給鄰居與當地商人。」以此論斷莎翁其實是奸商,這是沒有商業常識嘩眾取寵惡意扭曲的詆毀,依照這種論點,所有做生意買賣的人都是無奸不成商,除非是道德高尚,如同當鋪外面的廣告說法:「高價收購,低價出售。」這就是聰明的精神病人。想想看榖物能夠囤積15年之久嗎?期間每次轉手都能高價獲利,難道別人都是呆瓜嗎?

命運無法掌控,機會則操之在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活在命運與機會的交互作用之下,能夠把握住機會的人才能夠改變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