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張何綉惠追思禮拜

二伯父何天數先生的長女張何綉惠女士﹝1932 -2015﹞於2015年7月9日不幸病故,7月18日在台中市南屯區永春東路202巷12號,基督教向上聖教會舉行追思禮拜。

何綉惠秀繐-102

張何綉惠女士

IMG_3729

基督教向上聖教會

IMG_3662

IMG_3665

追思禮拜

IMG_3732

IMG_3734

家屬站在教會門口感謝參加追思禮拜的親友

IMG_3736

親友答謝

IMG_3738

IMG_3739

IMG_3742

家屬分列兩旁感謝親友

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台中市大誠街與成功路之間加蓋前的柳川

台中市對於柳川河畔上游土地利用,市政府於沿岸違建拆除之次年(1988年),即計畫利用中正路以北、大誠街附近之河畔土地,積極向省政府爭取經費補助,計畫興建興中立體停車場以解決市中心停車問題。至於柳川河畔下半段土地利用,則由台中農田水利會向市政府提議,將民生路至林森路段,加蓋闢建停車場。市政府計畫於柳川河畔興建停車場之構想提出後次年興建工程隨即展開,是為今日位於成功路與興中路交叉口之大誠立體停車場。

而民生路至林森路段,加蓋闢建停車場之議,則經東海大學都市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與台中市部分社團,分別就都市景觀、河川管理、休憩活動、環境污染、都市生態等觀點,聯合聲明反對。柳川下半段河面,乃幸未埋於地下。

中正路以南柳川河畔,未被加蓋闢建停車場之後,開始由中日扶輪社捐種廿八棵柳樹,復原柳絮飄逸之柳川原貌。市政府尚因此而於民權柳橋邊,豎立紀念碑一座;並依此基調,逐漸在綠園道系統規劃中種植垂柳,恢復柳川原有之美。至此,從1940年起,陪伴大陸移民與都市攤販,共度時代變遷滄桑的柳川景觀,終於再度恢復其美麗的容顏。

柳川

從地圖上面可以看出柳川在這個地區被截斷加蓋,成為大誠立體停車場以及台灣大道與成功路之間的興中停車場。

2015-05-26 16.21.45

光復初期柳川兩岸都是被違章建築佔據,後來將違章建築拆除,卻將此地加蓋。背後那棟宮殿式的樓房是日治時期的武德殿,後被拆除改建成台中市中區區公所。

螢幕截圖 2015-05-26 17.16.18 - 複製

里長向市政府請求保留柳川橋上一邊的護欄,使之成為台中市最特殊的景觀,值得去哪邊回味一下。正前方是台中市中區區公所的辦公大樓,左邊是大誠立體停車場螢幕截圖 2015-05-26 17.18.18

區公所的旁邊保留了了一棟低矮的老建築,也稱之為武德殿,我在就讀初中的時候在這裡完成柔道訓練。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嚇我一跳的台中市區老照片

堂姪何基安傳了一張台中市中區中正路的老照片給我,突然之間嚇了我一大跳,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聯福糖果行竟然會出現在這個位置。

何基安說他的同學余立是老記者攝影師余如季先生的兒子,這張照片拍攝於1963年張啟仲市長的年代,整個中正路正在開挖重新鋪路,拍攝地點是從綜合大樓上面。

綜合大樓落成於1961年,當年我剛好上初中一年級。中正路自由路口的聯福實業總行落成於1954年,當時就將位於中正路繼光街口的聯福糖果行交給三伯父經營,後來有一段期間就將租來的聯福糖果行退租,改購繼光街對面三角窗地繼續開店經營。1970年該店發生火災燒毀,後來改建成現在的大樓,聯福糖果行結束營業,該大樓曾經出租經營繼光百貨公司。

由於這段期間都是我的求學階段,又沒有出現過任何照片,因此在我的印象中沒有很深的記憶,多年來忽然出現這張照片,讓我感覺非常驚異!

經由這張照片,慢慢喚起我的回憶,在那個年代的學童都是在排水溝裡面拿磁鐵吸東西在遊玩,當馬路大肆開挖的時候,這些頑童就會拿黏土搓揉成塊往地面上摔,看誰能夠利用氣壓造出美麗的破洞。白髮老翁話當年,真是不勝唏噓!

2015-05-25 15.44.17

這張照片充滿了許多台中市歷史的珍貴片段,最左邊是改建成現今誠品百貨大樓的台中戲院,接著是成立於日治時期,台中市第一家的吉本百貨店,隔著繼光街是台中市第一市場,繼光街上有許多的綢布莊,樓上的福祿壽旅社是我們記憶中的大旅社。如今第一市場早就改建成第一廣場的商業大樓,整個景物已經面目全非。

中正路的前端就是台中火車站,圓弧形的建築位於柳川旁邊,著名的醉月樓酒家就在該處。

當年整個中正路開挖重建,是為了埋設許多現代化都市所需的地下管線,奠定了中區成為整個台中市的首善之區的基礎。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1959年全安堂盧安先生出殯照片

何澄祥董事長 鈞鑒:

承蒙邀約敘談「台中老故事」,緣敝人腳疾微恙纏身,改日定登府請益,不周禮處懇請赦罪。

貴榮町故居「聯福糖果行」之鄰居「全安堂藥局」,2005 年之前分屬三位業主,受長年漏雨侵蝕,屋脊和樓板半數已腐朽傾毀,因敝人眼光短小加上家居窄狹,盧家兩房捨棄之鑲貝殼古傢俱及大量古日本書籍和文件等等等,因房子已斷水斷電無法窺探一切,敝人在「不識貨」情況下,全部委由整建包商處理掉,只從被破壞「日本大金庫」中,找到一堆盧家土地買賣契約、代理店等文件,以及散落一地29張「民國48年 盧安 先生出殯幻燈片」。

敝人取得「大正町全安堂、寶町中央書局」後,曾多方尋覓市區中正路街景老照片,然皆無法遂其所願,見董事長 2015年3月7日 部落格『1954 年聯福實業總行開幕紀錄 』,大正町「聯福實業總行」珍貴照片後,敝人兒時歷史記憶頓然清醒,心境怡然自得非常高興。

從「民國 48 年盧安先生出殯幻燈片」,也可見到昔日市區街景歷史面貌,和令先君之親朋好友,為不藏私於是敝人興起「見賢思齊」,然無經營部落格,因之斗膽懇請董事長,可否將該幻燈片代為公開發表以嚮同好。不敬之處!懇請董事長諒解是禱。

謹此 敬 頌

金 安

敝人 王文石 拜上 2015/5/18

-004

1959年台中市中正路介於自由路與繼光街的路段,台中市長林金標和省議員廖榮木及市議員劉火旺等人在馬路上等候盧安先生出殯的隊伍。

右邊的建築物就是已經不再販賣藥品的全安堂藥局以及第五信用合作社,如今還可看到蹤影。左邊是已經改建為誠品百貨的台中戲院,以及1961年

落成的綜合大樓,當時是台中市憲兵隊駐守的行啟紀念館,在後面的照片中可看到部分影像。

-007

-011

我的推論是送殯隊伍不應該會走到後火車站復興路台中酒廠的位置,應該是一處機關單位,但是我猜不出是何處?

左邊路旁有個二戰時期留下來的「防空壕」,以前市區有一些防空洞及碉堡,且經常舉行防空演習。標語是:「勿以為敵機不來,要靠平時有備。」

IMG_2758

被保留下來的台中酒廠舊房舍及圍牆。

-022

-018

-014

-020

-027 (1)

這張照片可以比較清楚看出黑西裝第一屆議長徐灶生的身影。

當年的台中市公共汽車走過全安堂前面的中正路。

-021

盧安先生的出殯花車行經台中火車站前廣場,當年的花車排場不下於蔣中正的花車。昔日市區民眾的出殯習俗都必須將出殯車隊遶行市區,走過相關企業的門口,同時熟識的親友們會在門口設奠迎送祭拜。

-025

跟隨在靈柩後面披麻帶孝的家族親屬,或許是因為死者信仰基督教,因此沒有孝男捧斗孝女舉傘的台灣習俗。

-023

台中市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士步行跟隨出殯隊伍,慎重地送亡者最後一程。畫面中有當時的台中市長林金標﹝任期 1954-1960﹞,議長邱欽洲也是續任的台中市長﹝任期 1960-1964﹞,中華路出身的省議員賴榮木。接任邱欽洲為第四屆議長,又擔任第六、七、八屆議長的劉火旺,左後方穿黑色西裝的是第一屆議長徐灶生。台中市商會理事長顏春福,我常說地方政府應該有三巨頭,市長、議長和商會理事長,這樣才能夠合作推動市政發展,所以我一直呼籲將過去的市議會或縣議會舊址移交給院轄市的大商會當會館。

後面那位清瘦又有招風耳的人和王永慶長得很像,我有合理推測可能是他。另一位好像是旅館公會理事長林丁傳。

-008

出殯送行的隊伍陣容浩大。

-006

-005

-003

跟隨在隊伍後面的汽車,供不便步行的送行者搭乘。

-001 (1)

出殯隊伍行經中正路自由路口的憲兵隊門口,也就是日治時期的行啟紀念館。

-016

中正路靠近市府路口的木構商店,最右邊的建築是第一信用合作社,當時也有鈴蘭燈。

-002

第一信用社隔壁就是屬於1954年落成的東海大樓,當時最旁邊開了一家金城粵菜館。

-015

我無法確認出殯隊伍經過的是哪一條路的綠川或是柳川路橋,不過橋上面的燈柱造型樣式很明顯,如果有人比對過資料之後請給我指導一下。

-009 (1)

我對左邊的建築覺得很親切,好像是在成功路的橋邊,但是沒有把握,看馬路的寬度又好像是中正路。

-010

經過光復國小,意味著要往柳原教會前進。

-013

送行者的隊伍還很整齊,應該離開台中火車站不遠。

-012

興中街靠近公園路的柳原教會。昔日眾多的輓聯及花圈表示對往生者的追思及尊崇。

-026

-017

-024

-019

從路面看來應屬郊區,昔日過了五權路就屬於鄉下的農田區,或許這是出殯隊伍的尾聲。戰後進口許多美國製造的大轎車,除少數由有特權的私人擁有之外,大部分當成出租汽車使用,台灣人都沿用日文稱之為「貸切仔」。

全安堂盧安先生出殯路線

何澄祥董事長 鈞鑒:

十分感恩董事長將「民國48年 盧安 先生出殯幻燈片」詳實加註公佈於部落格,相信喜好緬懷舊市區街景愛好者,定會喜不自勝。

盧安 先生家族人丁興旺,昭和六年於台中市老松町六丁目九番地﹝光復後地址:南區民主里復興路3段307 號,現今復興路三段和濟世街及建國路三段間﹞,構築大別墅家族分居,民國48年 盧安 先生在此壽終正寢,靈柩車由復興路→台中路→建國路火車站→中正路→ 三民路→公園路→柳原基督教堂→安息禮拜後→原路至中正路北上→潭子安葬。

敝人國小畢業前,家居台中路復興路間,台中酒廠圍牆很眼熟,另樂舞台中正路柳川橋,是住中華路朋友告知,橋邊木造矮屋是柳川兩旁違章建築。

不敬之處!懇請董事長諒解是禱。

謹此 敬 頌

金 安

敝人 王文石 拜上 2015/5/22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1954年聯福實業總行開幕紀錄

位於台中市中區,中正路自由路口的聯福實業總行,原址本是日治時期的氣象測候所,土地屬於政府所有。台灣光復之後百廢待興,地方人士設法在這個地段向政府租用土地,興建台中市第一座四層樓高完整的商業大樓。因為在自由路這個面向凹處有家首度採用水冷式冷氣系統的「東海戲院」,因此統稱這座商業大樓為當時眾人皆知的「東海大樓」。

大樓興建的時候,台中市區經商的生意人大多財力有限,角落的這間店面乏人問津,隔壁有家同樣經營西點麵包店「樂達利」的吳老闆,邀請父親何得有先生到此開設西點麵包店,因為當年家族在民權路五權路口也經營「聯福麵粉廠」,因此命名為「聯福實業總行」,而將原本位於中正路繼光街口的「聯福糖菓行」交給三伯父何順亨先生作為分店經營。

1954年,當年我才就讀小學一年級,弟弟何澄宗剛出生不久,我們從繼光街步行搬到自由路的新家,不久就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那種熱鬧的場面還一直存留在我的記憶當中。2015年過年前家中大掃除,母親找出一箱存放彩色幻燈片的舊照片出來,當年的彩色照片都是以幻燈片的方式製作,價格高昂彌足珍貴。我將幻燈片交給攝影公司除霉後翻製成電子檔案,做為永遠的資料保存。處理費用每張60元,總共花了14,000元。

img211

昔日的東海大樓有同樣的建築外觀,如今已經變成各種不同的風貌,台中市政府鼓勵進行都市景觀更新的外表拉皮計畫,可惜並不積極,否則應該可以創造令人驚豔的都市新視覺景觀,協助沒落的中區商圈帶來朝氣。

騎樓停了一部父親早期購買的廂型車,父母曾經載著我們八位兄弟姊妹前往花東旅遊,中途停車向交通警察問路,結果反而被開了一張超載的罰單。

img212

從舊照片可以觀察到昔日的歷史痕跡,進而探討都市發展的現象,隔壁的「樂達利麵包店」及販賣體育用品的「立田商行」都是我們的好鄰居,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樂達利的兒子,吳乃仁及吳乃德二兄弟,從小功課良好喜歡閱讀德國哲學家的書籍,長大之後在台灣政壇都擁有一席之地。

img225

1954年開幕的時候,邀請到當時的台中市長林金標前來剪綵以增光彩,看從前地方仕紳的亞熱帶地區服裝令人緬懷。

img225-1

開幕合照左起第四位為顏新發餅店的老闆顏樹木,曾擔任過市議員,接著是台中市議會議長徐灶生,父親何得有,台中市長林金標,二伯父何天數,三伯父何順亨,祖母何賴早,其背後為林鳳榮及張夏雨先生,母親何賴酥,筆者本人何澄祥,大姊何秀富,堂嫂及堂兄何澄清,其背後為堂兄何明雄先生。

img226

熱鬧的開幕儀式

img229

眾人圍觀放鞭炮

img234

當年放鞭炮讓紙球爆成二半,又從紙球當中飛出貯藏於其中的鴿子,這種場面如今少見。

img235

台中市長林金標幫聯福實業總行開幕剪綵,門外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背後的建築物是建於日治時期的彰化銀行總行以及全安堂藥店。

img241

堂兄何澄松,父親何得有,二伯父何天數,三伯父何順亨,祖母何賴早,母親何賴酥,筆者何澄祥,在開幕時留下來的合照。

有些人問我其他的家族成員為何不見蹤影?其實我也搞不清楚。

img240

母親何賴酥,大姊何秀富,父親何得有,二伯父何天數,祖母何賴早,在店內合照。前面那位欠揍的男孩就是何澄祥。

img237

從這張照片可以引申出許多故事。

img228

父親當年大約是37歲,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很有威嚴,從前的人稱他為「大目仔」。

img233

老祖母是清代出生纏著小腳的婦女,年輕守寡持家勤奮,八十歲當選模範母親。

img227

招待來賓在二樓休息聊天,窗外是自由路上的彰化銀行以及尚未改建的「一福堂總行」。

img231

堂兄何明雄,有待查證的熟面孔,二伯父何天數,車站前運送行的林鳳榮,他也是徐灶生的小舅子,東陽麵粉廠的張夏雨,從前的人伙食不好,大家看起來都很清瘦。

img230

開幕後大批客人湧入店內,不知道是來購物或者是看熱鬧?最重要的是店內有免費贈送的鳳梨酥。

img239

哈!哈!大家都很忙,見笑了!

img232

二樓還沒有規劃做甚麼生意,暫時利用空間包裝野餐盒。

img224

原位於繼光街的聯福糖菓行交給三伯父經營開設分店,總行有位員工名叫「陳大經」,接到三伯父打來的電話,用台語回答說:「我是大經的!」被三伯父生氣地罵說:「好啦!我知道你是大間的,我是小間的啦!」早期台中市的電話用戶不超過千家,因此電話號碼381算是資深客戶了。

img238

三伯父一家人和女店員合照,看到那麼多小孩子還真令人害怕!

img236

昔日聯福糖菓行的店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