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閣酒家位於台中市惠中路三段173號3樓,這裡或許是台中市碩果僅存比較傳統的酒家。隨著時代環境及消費習慣的改變,昔日繁華的酒家應酬文化逐漸凋零,徒留都市發展過程中難以忘懷的回憶。
台中市酒家文化的起源都認為來自於日治時期中正路靠近中華西路附近的245番酒家區,巷道內聚集了許多規模不大,有女侍陪酒服務的日式飲酒娛樂場所,早期飲酒作樂的方式單純,如有唱歌跳舞的情況也比較斯文。
台灣光復之後,市區逐漸開設了餐廳式的酒家,比如說沁園春餐廳和一些大眾食堂是屬於比較正式用餐的地方,而酒家是結合餐廳與有小姐服務陪坐飲酒作樂的場所,加上有走唱的「那卡西」樂隊及歌手表演,成為當時最主要的高級娛樂場所,後來又開設了舞廳,合為最早期純樸社會的特種行業。後來政府加以管制必須領有特許執照,因龐大利害關係開始有黑白二道力量介入經營。
根據過去經常流連於酒家的人士描述,台中市出名各年代出現過的酒家有:醉月樓、白宮、鳳麟、皇后、南園、松葉、小蘇州、桃花紅、松竹皇宮、雙良、雙鹿、 真珠宮、松鶴樓、桃花香、金星樓、亞洲城、金田邊、中南海、逍遙閣...等等,在當年台灣經濟突飛猛進的年代,酒家的業務興隆夜夜笙歌,酒客們一夜不是只有去一家消費,而是一家接著一家的輪流換地方,最高有去過五家以上的紀錄。
隨著時代的腳步,酒家也會將顧客區分為黑道及白道,分別安排在不同的區域以免醉酒鬧事傷及無辜。過去大家共同使用同一間廁所,很容易在酒醉之後發生肢體碰撞而打起來,後來在每個用餐房間都有獨立使用的廁所。
從前的人都把酒家當成交朋友做生意的場所,白天道貌岸然在會議室談生意都要照規矩來很難溝通,到了酒家黃湯下肚氣氛熱絡都成了生死之交的兄弟朋友,有甚麼問題及困難都可以想出變通的辦法出來,所以酒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逍遙閣酒家。
逍遙閣酒家一樓入口處。
出電梯迎面而來的接待櫃台。
餐廳內的房間。
一般酒家房間的格局。
逍遙閣酒家「阿華」服務酒家業有27年歷史,洪耀林從1960年開始上酒家。
酒家餐桌上的主角火鍋湯,今日指定番茄肉醬湯。
桌面菜色。
比較學術性的酒家文化探討之旅。
林錦虎先生回述上酒家的經驗談。
科技化的「那卡西」歌唱。
酒家歌唱跳舞示範。
現代的一部電子琴可以取代一團樂隊。
黃慶聲負責錄影錄音做紀錄,發小費也是上酒家的重頭戲。
Wowww..........原來當年就是這樣子的景象???!!!!
回覆刪除想像一下整條中華路都是這樣子,那還真的是歌舞昇平、經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