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波士頓昆西市場

2013/10/03 旅行團被帶往波士頓市區古老的昆西市場(Quincy Market)觀光,這個市場建造於1825年期間,得力於當時的市長 Josiah Quincy 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在不徵稅也不舉債的情形下規劃並建造了這個有名的市場。

昆西市場有些像是台中市的逢甲商圈或一中商圈,除了餐廳之外有許多攤位販賣紀念品及飾品之類的東西。早期這個市場是販賣農產品和食品的購物中心,有如建國市場一樣,將來建國市場搬到台糖的土地上之後,應該也會面臨轉型的機會。

Quincy_Market_When_Built

1830年時期的昆西市場模樣。

DSC_3843

2013年的昆西市場。

DSC_3844

南側的昆西市場。

DSC_3847

主建築旁林立的紀念品攤販。

DSC_3849

市場一景。

DSC_3850

兩座市場建築之間的徒步區。

DSC_3848

廣場。

DSC_3854

有趣的建築照射變形。

波士頓龍蝦

俗稱「波士頓龍蝦」的美洲螯龍蝦(American lobster)主要分布於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特別是加拿大海洋省份、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美國緬因州和麻薩諸塞州等地。和亞洲的龍蝦最大的不同是外表;第一步足為一對大螯,一側的螯稍大於另一側。體表光滑,觸角較細。

美洲螯龍蝦是北美人民傳統的美食,一般清蒸或水煮後劈成兩半,灑上檸檬汁或抹上奶油就可上桌,也可以碳烤後撒上胡椒,或是把肉剔出來,拌上醬料,夾在長條麵包裡做成龍蝦卷。以前,廚師會把活蝦直接放進熱鍋裡。和龍蝦相比,美洲螯龍蝦除了蝦身,還多了兩個大螯裡的肉。

2013/10/03 旅行團安排了在波士頓的餐廳享用一人一隻大龍蝦,餐廳是位於中國城附近的中國餐廳,整隻龍蝦的雙螯用橡皮圈綁住,直接清蒸到身體通紅,看起來非常美味可口。我從來沒有自己剝過整隻龍蝦吃過,就採用平常吃明蝦的方式,先將二隻大螯折斷,學著網路教的方法在瓷碗上敲一敲,果然很輕鬆的就將肉取出。接著就將龍蝦頭撥開,先將頭部的東西處理掉,最後用雙手把龍蝦身體的殼和肉分開,大口咬著肥厚的龍蝦肉也很過癮,只是我也喜歡生魚片的吃法,拿頭部去煮味噌湯,或是洋式的方法焗烤,反正都各有可取之處。

DSC_3827

到波士頓中國城附近的中國城餐廳吃龍蝦。

DSC_3842

餐廳飼養在水族箱裡的活龍蝦。

DSC_3829

清蒸水煮之後端上桌面的大龍蝦。

DSC_3832

老婆拿著龍蝦對比一下大小。

DSC_3835

肥厚的龍蝦肉就這樣放入口中。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於1861年由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 1804-1882)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麻省理工學院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麻省理工學院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併,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麻省理工學院是為了響應美國的工業化而於1861年成立的,並採用了理工大學的模式辦學。起初,其主要圍繞應用科技方面發展,故教學與工業領域密切相關,後來學校進行了課程改革並重新重視了基礎科學研究。此校後來在1934年成功獲選為美國大學協會的一員。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也在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期間,致力研究旋風計算機、雷達及慣性導航系統,為美國國家的高科技發展貢獻良多。其校園也因此急速發展,從原本只有物理科學及工學,發展到生物科學以至於經濟金融、管理學及語言學等領域。

今天的麻省理工學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為全球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校方現時共有6所學院36個學術部門, 偏重於理學及工程技術的研究與教育。有81名諾貝爾得獎者、52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獎人、45名羅德獎學者及38位麥克阿瑟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DSC_3747

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中心,節約能源建築設計。

DSC_3811

象徵 MIT 學生思想特色的雕塑。

DSC_3815

MIT 校徽。

DSC_3817

MIT 圓頂主建築。

DSC_3819

MIT 校園一景。

DSC_3810

William Barton Rogers Founder 創始人威廉巴頓羅傑斯紀念館。

DSC_3808

MIT 校園建築。

DSC_3809

MIT 校園風光。

哈佛大學

2013/10/03 前往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參訪,在全世界最出名的高等學府校園巡禮,感受一下學術殿堂所帶來的心靈磁場洗滌,光是在校園裡面靜坐便會激發出有為者亦應若是的氛圍。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劍橋市(Cambridge), 隔著查爾斯河與波士頓遙遙相對。哈佛最初稱之為「新學院」,在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也是北美最古老的法人機構。後來為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所作出的捐贈,1639年改名為「哈佛學院」。

哈佛大學擁有眾多學術機構,並培養了不少著名人士,為全美其中一所最難入讀的高等學府。該校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公共衛生、牙醫及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奧爾斯頓。此校校友包括8名美國總統及62名富豪企業家。另外也有149名諾貝爾得獎者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其亦是全美誕生最多羅德獎學金得主的大學,截至2013年的人數總共為335位。 校內圖書館藏書超過1,600萬冊,為全美學術圖書館之冠。

DSC_3753

哈佛大學的校門之一。

DSC_3765

哈佛大學校景之一。

DSC_3758

遊客搶著在創始人約翰哈佛的塑像前拍照。

DSC_3762

傳說摸銅像的左腳會帶來幸運,所以左腳露出金銅顏色。羅馬教廷內的聖保羅銅像更慘,左腳都被摸到要定期更換整修。

DSC_3775

哈佛紀念教堂(The Memorial Church)。

DSC_3782

格羅斯曼圖書館(Grossman Library)。

DSC_3784

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位於美國哈佛大學內,於1915年6月24日開放使用,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學圖書館。懷德納圖書館是為了紀念哈利埃爾金斯懷德納(Harry Elkins Widener)而建,他是1907年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於1912年的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身亡,其母為了紀念他,於是將家中藏書及350萬美元捐助哈佛大學興建圖書館。

DSC_3786

哈佛校園內一座不明來歷中國式的石碑。

DSC_3789

哈佛大學對面專賣各種哈佛大學紀念服裝店

DSC_3793

各種哈佛大學紀念衫。

波士頓鴨子船

波士頓鴨子船(Boston Duck Tours)是一家在美國波士頓私人經營的旅遊公司,利用仿造二戰時期水陸兩棲車輛(DUKW)在波士頓地區導覽觀光旅遊,除了在路上行駛之外,還可以開到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裡面航行。這家公司早在1944年10月5日就開始在波士頓市區經營這項業務,分別在 Prudential Center, Museum of Science 以及 New England Aquarium 三個地點設有出發站,採用不同觀光路線及繞行時間。

2013/10/03 我們從波士頓的 Huntington Ave 保誠大廈(Prudential Center)附近登上鴨子船開始觀光,車上的駕駛兼導遊,一路上以廣播電台主持人的口氣及聲調,滔滔不絕的介紹路過的景點,以我英語的聽講能力只覺得吵得要命,根本來不及仔細觀察就已經路過了。害我在離開波士頓的時候,還責怪導遊沒有帶我們去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現場,結果被導遊頂嘴回來,說鴨子船在市區的時候有經過。說也奇怪,我的照相機有拍到欄杆上結滿悼念布條的街道,只因為我坐在車子內側,窗戶邊被其他人擋住,無法看到全貌,又聽不懂聒噪快速的英語介紹。

最悲慘的是從旅館搭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下車就上了鴨子船市區觀光,一共三個多小時才能夠下車上廁所,我們忍著痛苦咬牙衝到保誠購物中心裡面找洗手間,當時若是有人吹口哨或是聽到沖水的聲音,大慨會讓我們的修養當場破功。

DSC_3666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麥金樓(Boston Public Library McKim Building)建於1895年,位於科普利廣場

DSC_3670

我們從波士頓的 Huntington Ave 保誠大廈(Prudential Center)附近登上鴨子船開始觀光。

DSC_3672

鴨子船裡面話很多的司機兼導遊。

DSC_3740

基督教科學派第一教會(The First Church of Christ, Scientist)是基督教科學派的總部所在地,位於美國波士頓後灣的基督教科學廣場(Christian Science Plaza)。其建造歷時多年,始於1894年。

DSC_3732

Copley Square & Trinity Church/Hancock Tower 約翰漢考克大廈玻璃帷幕反射出的三一教堂。

DSC_3673

波士頓建築學院(The Boston Architectural College)創始於1889年。

DSC_3676

Five hundred boylston 是波士頓有名的歷史建物街區。

DSC_3677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是一件發生於2013年4月15日北美東區時間下午2時50分的爆炸事件,發生地點位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科普里廣場。有兩枚炸彈分別於終點線附近觀眾區及一家體育用品店先後引爆。此次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傷,17人情況危急。

DSC_3688

麻薩諸塞州議會大廈(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是麻薩諸塞州議會和麻薩諸塞州政府所在地,座落在波士頓的燈塔山山頂。建築完成於1798年,1997年花費30萬美元用23K黃金在圓頂鍍金。

DSC_3698

鴨子船在科學博物館附近駛入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科學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位於波士頓。美國較早的科學技術博物館,創立於1830年。陳列品包括岩石、礦石、植物、動物標本、火箭和人造衛星模型以及醫學、電學和其他學科的題材。

DSC_3700

鴨子船從岸邊斜坡開進水裡。

DSC_3709

遠眺橫跨查爾斯河的朗費羅橋(Longfellow Bridge)及保誠大廈(Prudential Center)。

DSC_3714

鴨子船經過朗費羅橋代表維京海盜的柱頭雕塑。此橋建成開放於1906年。

DSC_3734

費爾蒙科普利廣場酒店(Fairmont Copley Plaza Hotel)是美國波士頓的一個著名酒店,位於市中心的科普利廣場南側,與廣場周圍的約翰·漢考克大廈、三一堂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麥金樓組成一組建築群。

DSC_3737

快步進入保誠購物中心找地方解決問題。

DSC_3742

基督教科學派第一教會外面陳列的二個人頭雕塑品。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紐約時報廣場

時報廣場(Times Square,又譯為時代廣場)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塊街區,中心位於西42街與百老匯大道交會處,範圍東西向分別至第六大道與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別至西39街與西52街,構成曼哈頓中城商業區的西部。時報廣場的名稱源自《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又譯為「紐約時代報」)早期在此設立的總部大樓,因此中文譯名有時會根據報社而譯為「時報廣場」,或根據英文原名「Times」直譯為「時代廣場」。

《紐約時報》發行人阿道夫奧克斯將該報的總部遷到第四十二街,當時稱為「朗埃克廣場」(Longacre Square)上的一座新建大樓裏。1904年4月8日將朗埃克廣場正式更名為「時報廣場」。只在三星期後,第四十六街與百老匯交界的一間銀行的外牆,就出現了廣場上第一張廣告。自1913年起,《紐約時報》不再於時報廣場上的大樓辦公,但其總部仍然在該區內。那座大樓一度被稱為聯合化工大樓,現在稱為時報廣場一座,更成為每年最後一天降球儀式的地點。降球儀式始於1907年1月1日,自此以後時報廣場更成為紐約市慶祝新年時的主要地點。當晚數以十萬計的人群都會聚集觀看由 Waterford Crystal 出品的水晶球從高處降到地面,象徵新一年的開始。

時報廣場快速發展成為聚集劇院、音樂廳、以及特色旅館的文化集中地。時報廣場迅速成為了紐約的市集,一個人們聚集、等待、和慶祝大事的地方,無論是棒球世界大賽還是總統選舉的時候。到了1990年代中期,市長魯迪朱利安尼(1994年至2002年期間在任)開展淨化該區的工作,包括封閉色情場所、加強治安、以及開設更多適合遊客的觀光點。當地政府曾經發出行政命令,驅逐第四十二街附近林立的色情商店。很多場所因此被迫關閉,或者遷到布魯克林區或皇后區等工業地區,取而代之則是比較高級的商業活動。

百老匯上的劇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廣告、以及電視式的宣傳版,已經深入成為象徵紐約的標誌,反映曼哈頓強烈的都市特性。時報廣場是市內唯一在規劃法令內,要求業主「必須」懸掛亮眼宣傳版的地區。(摘自維基百科)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時,一名美國海軍士兵在紐約時報廣場前激情擁吻一位妙齡護士,吻過之後兩人就互相走開了。然而兩人深情一吻的片刻被攝影師阿爾佛雷德艾森斯塔德及時捕捉到了,這一瞬間成了美國《生活》雜誌的封面照片。從此這張照片廣為流傳,被譽為「終戰擁吻」,也使得時報廣場的名聲深植人心。

1978年我應美國黃豆協會之邀首度與一群同業到美國旅遊,當時就住在時報廣場附近的旅館,晚上出門到廣場逛街,只記得當時的街道兩旁都坐滿了黑人,警察則是五步一崗,單身走在街上是一種勇於冒險患難的蠢蛋,如今氣氛完全大不相同了。經濟發展也使得一瓶可樂從0.25美元漲到2美元了。

13wf4p

1945年終戰日在時報廣場拍到最出名的照片。

DSC_3877

時報廣場之一邊,大樓牆上有時鐘,是跨年夜慶祝的地方。

DSC_3880

每年最後一天午夜,數以十萬計的人群都會聚集觀看由 Waterford Crystal 出品的水晶球從高處降到地面,象徵新一年的開始。

DSC_3875

時報廣場的另一邊。

DSC_3887

年輕人坐在台階上參觀表演活動。

DSC_3889

時報廣場的建築外牆上,充滿了許多燈光艷麗的動態廣告招牌。

DSC_3888

大街上有許多卡通人偶吸引路人的眼光。

DSC_3886

夫妻在時報廣場留下身影。

DSC_3897

五光十色繁榮的社會表徵。

DSC_3896

街上有中國人關在籠子裡面絕食抗議。

DSC_3893

對政治不夠敏感,搞不清楚他的抗議主題。